吕梁税务:税惠添彩非遗 匠心传承焕新
国家税务总局吕梁市税务局以“税惠春风”为笔,以“精细服务”为墨,为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绘就新画卷。从面塑的指尖艺术到堆绫的锦绣华章,再到皮影的光影万象,税务力量正助力非遗技艺焕发时代生机。
税惠“塑”匠心,面艺传承绽新颜
在吕梁岚县,国家级非遗项目“岚县面塑”的传承人袁建华正带领团队赶制订单。从憨态可掬的生肖面塑到栩栩如生的“金蛇献瑞”,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融合让订单大幅增加。
岚县面塑最初是以小麦发酵蒸蔚,手工制作的面食面点类贡品,2015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复杂的工艺和高昂的成本让这门技艺曾面临传承困境。“早些年,这门手艺传承起来非常难,做一件大型面塑作品,制作周期长,成本相对较高,产业发展陷入困境,更别提吸引新人入行。”袁建华坦言。
岚县税务局针对面塑产业发展特点,推出“非遗定制服务包”专门梳理适用非遗工作者的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编写税收操作指南,为非遗行业“点对点”解答发票代开、发票领用、申报纳税等办税事项,通过“政策找人”精准推送税收优惠,成功辅导20家面塑企业成立,2024年累计辅导申报纳税事宜195次,入企辅导税惠政策28次。“税惠红利让我们有底气培养年轻传承人,还能更加钻研面塑技术,创作更多精美面塑作品,助力岚县面塑走出去。”袁建华感慨道。
税力“织”锦绣,堆绫技艺焕生机
山西省级非遗“堆绫”技艺以绸缎为纸、针线为笔,勾勒出立体浮雕般的传统纹样。作为交城县堆绫第六代传承人,张娇丽正带着学员们赶制订单。“堆绫的精髓在于堆,把零件上好色后,按图纸组合,层层叠加粘贴后,作品就有立体浮雕效果了。”说起制作工艺,张姣丽滔滔不绝,“慢工出细活,哪怕小到一朵荷花,也要经过画稿、拆分、编号、挑选布料、裁剪布料、填充棉花、包边、上色、组合、堆叠等10道工序才能完成。”
张姣丽创办的“臻品阁”工作室近年来尝试将堆绫技艺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交城县税务局主动为其定制“成长档案”,从堆绫非遗相关企业和手工作坊生产、销售、创作等环节出发,梳理增值税税收优惠、文化创意产业扶持等政策。“堆绫工艺复杂,税惠资金让我们能采购高端材料,钩织更多精美服饰。”张娇丽介绍。
税护“影”万象,皮影文化展新姿
“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在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演出场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亚星正指导皮影木偶演出。为帮助“皮影”“木偶”艺术走出孝义,孝义市税务局主动对接非遗产业发展需求,以“落实税费政策+优化税费服务”为抓手,推出“非遗快享清单”,对皮影木偶制作、展演、研学等环节分类施策。
“税惠政策解了研发资金之渴,让我们在剧目创编、表演形式等方面有了更多创新。我们引入XR、AR等元素,赋予皮影木偶戏新的时代内涵。”刘亚星表示。2024年,孝义市皮影木偶剧团累计演出1300余场,50余万游客进行观看。
税韵悠长,非遗常青 ,从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到“一户一策”的精细服务,吕梁市税务局正以务实举措守护非遗匠心。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非遗+税务”服务模式,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