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税务:税惠助力制造业向“新”而进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运城市税务局聚焦制造业涉税需求,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着力提升税费服务水平,助力企业加快研发创新和转型升级步伐,向“新”而进,向“远”而行。
精细服务助企业行稳致远
走进垣曲县华兆住工AAC装配式建筑新材料项目现场,自动化生产线全力运转,工人们干劲十足,全力赶制订单。车间外,制作好的产品整齐码放,叉车来回有序运转、装车发货。
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华兆住工AAC装配式建筑新材料公司严格遵循“绿色、环保、生态”的发展宗旨,通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心打造“绿色建材、绿色装配、固废循环利用”三大板块,深化企业转型,延伸产业链条。
垣曲县税务局聚焦地方产业发展布局,组建重点产业链专业化服务团队,不断创新服务举措,积极响应企业诉求,点对点、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建议,通过政策“上门”、服务“下沉”高效解决企业发展涉税涉费难题,深入实施“一企一策一员”点对点服务形式,做到“政策输血”与“服务活血”双管齐下,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发展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山西恒鑫达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转型生产氧化铝陶瓷制品的新兴企业,在一系列税费政策和服务的驱动下,企业每年投入研发费用占总费用的30%左右,其研发的新产品广泛用于化工、高铁、电动汽车等领域产品的零部件,销往安徽、江苏等地以及日本、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为更深入收集企业涉税问题、打通企业创新梗阻,河津市税务局组织“税务管家”党员服务队开展政策宣讲及工作调研,根据企业需求,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留抵退税政策、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辅导。
“公司快速成长,与税务部门的支持帮助密不可分,不仅送来政策指引和业务指导,还组建‘税务管家’党员服务队,让我们的涉税诉求在第一时间就得到解决和反馈。”对于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山西恒鑫达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毋永良印象深刻。
精准辅导释企业发展活力
山西同誉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铝合金汽车轮毂的智能化制造企业。受益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引进多轴智能工业机器人46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智能制造自动化水平。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把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作为推动企业智能创新的切入点,利用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为企业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重点就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供“滴灌式”辅导。同时通过建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落实台账,跟进评估企业政策落实成效等措施,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激发企业智能创新动力。“得益于国家利好政策和税务部门的支持帮助,我们有信心研发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努力成为国内铝轮毂制造企业一流行列。”谈到企业发展,公司负责人卫东虎时满怀信心地说。
在永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蓝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数十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跻身山西省“瞪羚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企业行列。“为了让我们更加快捷便利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税务干部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促发展,受益于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公司的流动资金增加了,我们在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的投入上更有底气了。”企业法定代表人杨波表示。
为支持企业发展,永济市税务局为该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服务清单,协助企业一同梳理问题,对相关涉税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精准把脉纳税人缴费人涉税费需求,“一对一”辅导相关优惠政策申报操作流程。在税务干部的辅导下,企业及时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有力减轻了资金负担,增加了扩大生产的底气。
政策支持燃企业创新信心
走进山西八达镁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智能化设备,工作人员正通过MES系统、报工机查看并统计生产车间的生产数据,实时掌握生产情况,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管控。
“近年来,公司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积极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管理信息化。”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华表示,“在推进智慧化转型过程中,税务部门时刻关注我们的发展,为我们提供高效、专业和贴心的服务。税惠红利为我们引入CRM系统,实现生产信息的自动采集提供了资金保障。”
据悉,为帮助制造业企业智慧化转型,闻喜县税务局深化“一企一策”服务机制,通过“专人服务+极速响应”方式,上门辅导电子税务局操作、企业税费申报缴纳、应申报的税费种类等涉税事项,精准护航企业办税便利。
夏县运力化工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化工行业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企业需要较大的研发投入,在智能化数字化上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公司副总经理孙爱鸿说,“转型关键期,有税务专家团队为我们提供相关政策解答和辅导,企业把省下来的钱用于购设备、上产能、强研发,税惠政策持续转化为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动力。”
运城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创优税收营商环境,为先进制造业成长提供最优土壤,更好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