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税务:以税助农 以税兴农 土特产变身“致富宝”
稷山有四宝:饼子、麻花、鸡蛋、枣。随着“稷山四宝”的顺口溜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地处山西汾河岸边的农祖后稷故里——稷山随之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富民产业路,也描绘出了一幅税助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掉渣”的饼子、麻花成了“金疙瘩”。“麻花饼子掉渣渣,不愿朝里做驸马。”这句俗语道出“稷山四宝”中麻花、饼子两种面点的与众不同。为了推动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创新传承,当地税务部门针对此类个体工商户“散、小、远”等特点,组建“助农党员先锋队”,积极入户宣传税费政策,“手把手”帮助其从各项资质申请到零售批发开票事宜再到纳税申报等事项全流程跟踪服务,让这些地方独有的味道能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
“我们的麻花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从最开始在县城叫卖到流行于晋南一带,再到如今形成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生产销售体系,让稷山麻花进一步走出了山西,迈出了国门,这些都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帮助。”稷山县飞凯达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氏四味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青艾介绍道。
2011年,“稷山麻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销全国各地乃至缅甸、印尼等地。“稷山饼子”已成为城镇就业特色劳务品牌,数千名打饼子专业户遍布全国10余个省市,每年创收超5亿元。
遍地的“土货”变“抢手货”。2022年,“稷山板枣”入选全国“农遗良品”十佳品牌,每到金秋时节,15万亩稷山板枣几乎不出地头就被收购一空;2023年,“稷山鸡蛋”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从商超百货到各大电商,每天从稷山走向全国市场的新鲜鸡蛋超过1400万枚……
在“95后”小伙贾欣锞的直播间,稷山农耕文明史和当地特色产品的讲解深受粉丝喜爱。当地青年税务干部也会应邀客串直播间,宣传税收政策,将税务文化与产业文化相融合,扩大税宣效益,更好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以税助农,以税兴农。在大力支持鸡蛋、板枣等涉农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壮大方面,稷山县税务局在辖区内开展了“问需求 送政策”入企服务活动,通过“大数据+宣传辅导”“精准化+科学分批”“责任化+有效施策”的方式,及时将税收政策宣传到位,实际问需帮扶,为企业快速发展注入新动能。结合企业实际,用活用好用足“税银互动”机制,充分发挥“税e贷”优惠政策,聚焦企业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精准施策、靶向辅导,为企业发展壮大和县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税务贡献。
“非常感谢稷山县税务局对我们企业的支持,当时那100万的贷款填补了我们在青枣收购旺季的资金缺口,让我们抓住了这难得农业黄金期。同时,也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支持。”每当谈及稷山县税务局依托“税e贷”帮其申请到的100万贷款,稷山县稷王枣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宋二斌总是忍不住感慨。
近年来,当地深挖特色农业,推出“稷山四宝”品牌,以“麻花饼子鸡蛋枣”为主抓手,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力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致力于把“稷山四宝”打造成百姓致富的主导产业和稷山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名片。
随着品牌的传播和美誉度的提升,“稷山四宝”不断成长壮大,年产值超过50亿元,带动就业10多万人,占到全县人口总量的1/3,成为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2023年,稷山县已全面建成“稷山四宝”城市展示中心,建成“稷山四宝”旗舰店1家、标准店7家、快捷店5家。期间,税收政策的落地宣传,税务工作人员的影子随处可见,“送政策、优服务、办实事、助发展”等一系列硬核服务举措在服务“稷山四宝”的实践中落地扎根、开花结果。
稷山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包括食品行业在内的市场主体的帮扶,以税收视角、税收职能为其提供全面且有温度的涉税服务,以更直接、更有力的举措让各项政策红利精准落地,让本土品牌从田间地头走向广阔市场,让农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