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税务:助力点“米”成“金” 解锁致富“新”密码
“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是沁州大地上流传甚广的一句谚语。沁县被誉为“世界谷物黄金产业带”,得天独厚的产地优势,孕育了沁州黄的好品质,人称“金珠不换”。肇始于沁州黄谷种科研小组,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从1980年开始良种科研攻关,发展至今已成为集科研开发、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税务总局沁县税务局以产业致富为根本,重点关注本土特色产业领域,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税费征管服务,助力“小米粒”彰显出“金珠子”的时代价值。
数智赋能 挖掘传统农耕技艺“潜在效益”
近年来,沁州黄小米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好小米”等多项殊荣,这与其优良基因品质密不可分。企业建立之初,沁州黄小米集团便加大沁州黄谷种科技投入与攻关,为实现“米惠天下”筑牢根源基础。
谷子科学培育与新品种的研发周期长、投入高。在该企业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的重要时期,沁县税务部门依托信息化支撑,为沁州黄小米集团建设“一户一档”数字账户,提供“广覆盖”与“靶向式”辅导,对购买新技术设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等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及时提醒;同时驻地网格员联合智税处理中心业务骨干,采取“双线联动”机制辅导企业准确算清减免“红利账”,积极推行各项便利举措,为企业减负担、赋动能。
在利好政策支持下,作为实施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的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持续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冬播谷子”技术试验、“三级繁育体系”建立,缓解传统农耕“卡脖子”难题,实现从“靠天吃饭”到“靠智增收”的跨越。45年来培育出多个谷子优良农家品种,获得15项国家级荣誉,至今已建设6万亩有机旱作种植基地,年加工优质小米15000吨。
合规指引 加速老区支柱产业“焕新升级”
当前,逐渐做大做强的“沁州黄”小米,已成为老区农民发家致富的“金饭碗”。为顺应长治市委打造的“王炸土特产品”发展思路及小米产业振兴“七化要求”,沁州黄小米集团紧跟市场趋势在“营销网络化”上下足了功夫,开始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地域限制,开启助农新模式。
企业转型升级之际,沁县税务局将诚信纳税、合规经营概念融入企业全生命管理周期。紧扣“电商+直播+供应链”销售模式,对比企业各税种信息,分析涉税风险点,及时开展风险提示和纳税辅导。通过入企座谈、以案说税、风险体检等系列举措进行依法纳税、风险防范宣传,厚植企业合规经营理念,助力传统产业重塑竞争力。
在“沁州黄·乡村e镇”直播助农基地,税务干部深入了解企业的资金来源、用途规划及整体运营计划,并针对性开展政策解读,重点讲解涉税信息报送、网络交易税收管理、电子发票使用等内容,为推动“黄金米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税务力量。
“沁州黄小米作为山西省引以为傲的名片,目前我们的销售范围已覆盖华北、华东、华南等重点城市和地区,进驻包括麦德龙、胖东来等知名商超系统,在竞逐市场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爱惜羽毛,守好合规经营底线。”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
精准帮扶 培育地方特色品牌“乘势而上”
在沁县,以一粒小米为“主角”也能打造一场“小米盛宴”。小米馒头、沁州黄米醋、小米凉糕……健康可口、别具风味的“小米美食”颇受消费者青睐。
基于消费需求,沁州黄小米集团开发绿色、有机小米及以小米为原料的谷之爱米粉系列产品,通过加强功能食品创新研发推动小米产业规模化发展。聚焦“小米衍生链”,沁县税务局全面梳理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环节上的涉税政策要点,优化全产业链税收服务。开展“税企直联”活动,精准对接农业品牌产业发展需要,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对接模式,助力企业打通上下游销路,缩减中间环节,以税惠政策助推传统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
如今,金灿灿的沁州大地上,粒大饱满、米油浓厚的“沁州黄”米粒,正在开出产业“致富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